本周新剧,鹅桃联手抬上了热巴的打拐题材刑侦剧《利剑·玫瑰》,桃抬上古偶《定风波》和《暗潮缉凶》,上影厂《中国奇谭》之《小妖怪的夏天》长片版《浪浪山小妖怪》正式上映,都来聊聊。
《浪浪山小妖怪》
8.2上映 院线电影
由於水执导,於水、刘佳编剧,《中国奇谭》之《小妖怪的夏天》单元长片版,西游世界观下原创2D动画电影,《浪浪山小妖怪》。
整体感觉还是很值回票价。
电影与其说是《中国奇谭》最受好评的短片《小妖怪的夏天》的扩展版长片,不如说是小猪妖与西游的平行时空故事,是小猪妖参与西天取经的另一种展开方式。
展开剩余94%如果说短片讲述的是“你我皆牛马、无人是大圣”的打工人心酸心路历程,那么电影讲述的就是“既然你我皆凡尘,那又为什么要出发”,是在打工人牛马认清自己的平庸后,更进一步,探讨走下去的意义。
以下涉及剧透,介意的快跑
一开始是为了有饭吃,也即生存;后来是为了“长生不老”,是社会给个人画的那块饼,即愿景;再后来是为了别人眼中的自己,是脸面与认同,即荣誉感或者说虚荣心;最后终于是为了“我想要”,是我发自内心想要做的事情,是用所有世俗标准去衡量都不值但我依然忍不住想要去做的事情,才是我走下去的意义。
用乐观的眼光看,以小猪妖为首的假取经四妖组, 在最后分明取到了真经。它们拼尽全力去做了自己认为应该做的对的事情,得到了世人的记挂,也得到了自己眼中的意义。
但用悲观的眼光看,这四妖组是不是走上了一条把社会规训自觉内化的道路呢?从不甘不愿到心甘情愿,从野生野长到循规蹈矩,到最后,谁还能分得清到底是你想要,还是社会需要你想要呢?
我不是在说最后四人选择救孩子是不对不应该的,只是结合电影前期大量台词调性,以弥勒佛“哈哈哈哈”四声笑作为收尾,这电影完全可以从政治惊悚角度理解出另一个截然不同的暗黑版本: 被规训的牛马的一生。
哪怕不那么暗黑,单从表层故事勾连的当代牛马叙事语境来看,四个纯纯的泥腿子,一门心思要挤进体制内,以为只要从外形到精神都copy正规军就可以被体制接纳,最后当然落得个头破血流。
英文版片名《Nobody》,高情商励志版翻译:《无名的人》,低情商暗黑版翻译:《你以为你是谁》。
这是我非常愿意给这部电影高分的缘故。它既能给我看电影当时当刻的笑点、泪点和燃点,也能用各种小细节和台词让同为牛马的我心有戚戚焉,更能给我回神后更丰富的解读空间,所以我说,值回票价。
至于画风、配音、动画形象设计等方面,从短片就能看出来主创功力,不必多说。
不过也必须承认,短片会更一气呵成、浑然一体,讽刺意味也更溢于言表,长片在叙事上还是略松散,有一种主创为了商业化考量不得不用励志和燃包装自己讽刺内核的感觉,不过更长的篇幅也给出了几个很精彩的华彩片段。角色塑造上,第一主角小猪妖的出彩度略低于团队其他三位尤其是猩猩怪和黄鼠狼精,有点遗憾,但从戏剧功能角度也很合理。
豆瓣评分:5w+人给出 8.6分
个人评分:7.5-8
适合人群:i《小妖怪的夏天》、i打工人牛马心路历程、i政治惊悚解读、i西游同人故事、i中国风动画、i上影厂
不适合人群:抱着大爽片大燃片期待的、对打工人话题毫无兴趣的
结论:看之前最想买小猪妖挂件,看之后最想买猩猩怪挂件
《利剑·玫瑰》
7.28央八黄金档开播,鹅桃联播
由李晋瑞执导,慧东总编剧,迪丽热巴、金世佳领衔主演,打拐主题的涉案悬疑剧。
涉案悬疑剧是百度百科上的官方类型定位,从我的角度,不用刑侦两个字有自我免责的嫌疑,几集看下来,剧集的专业部分也确实问题比较多。
我看了十四集,可能是因为预期太低,整体观感要比预期强很多。第一集最佳,后面刑侦部分专业问题逐渐显现,扣分项逐渐增加,但“打拐”特殊题材,以及被拐卖受害者家属这条线的呈现,是我能看下去的重要原因。
所以是的,剧确实在认真拍打拐,尽管专业方面的呈现有很多问题,但女主空降打拐办后整个打拐办就一直追查着两个拐卖案件的线索,一桩是年轻女性闹市被拐案,一桩是婴儿公园被偷案,沿着这两桩案件线索各自顺藤摸瓜到一个妇女拐卖大团伙和一个儿童拐卖大团伙,专注查案,专注刻画案件相关人员与家庭,不扯七扯八。
被拐卖受害者家属这条线的呈现,是不需要太多设计就能让观众跟着揪心乃至心碎的。家属在亲人被拐后呈现出的那种埋怨、自责、愧疚、绝望与疯狂,从焦急到悲痛再到麻木,一次次燃起希望又破灭,怀揣侥幸乃至轻易被骗的惨痛,家庭的破碎,亲情的裂痕,所有具备基本同理心的观众都能被打动,哪怕明白婴儿被偷案里离婚、孩子被找到和婆婆要跳河凑在一起是并不高明的戏剧设计,哪怕知道被拐妇女年幼时也是被拐儿童这种设计比较极端,但又有谁看到被拐卖受害人回到亲人怀中时不会热泪盈眶心生安慰呢。这就是特殊题材的加分。
但剧集问题也很多很明显。
前几集最大问题集中在金世佳这个角色上:他这个不服不忿跟所有人对着干的人设也实在太稳固了,剧里的设定是女主作为省厅政秘科科长(这里也有点怪,省厅下辖部门应该是处而不是科,估计是为了级别对应)空降市局打拐办做主任,文职空降吃重的一线队伍还带队,男主作为队里骨干不服很合理,但关键是被他一演就格外讨人厌,他的太多习惯性小动作小表情小语气都在让人狠狠反感角色而不是理解角色,这显然是他的问题而不是角色的问题。
办案思路和专业规范性也有些问题。在年轻女性闹市被拐的案件中,打拐办在明明已经找到关键嫌疑人白板时,仿佛装了上帝视角一样“我们先不抓,放长线”。拐卖不是贩毒,为什么在抓捕前就预设嫌疑人嘴很硬什么都不会交代呢?明明这个白板也是被到案的其他同伙交代出来的,且他既负责“拐”,又经手“卖”,掌握关键信息,就算要顺藤摸瓜拿下他的上线,也没理由已经预知他完全不会交代,何况被拐的两个女生多一天找不到就多一天被强暴、被危及生命的风险。没抓之前就开天眼,显然是剧本为了后续卧底等剧情强行倒推造成的。
然后这位警察骨干,还在卧底时一棍子打晕嫌疑人白板,把他捆起来逼供,这是一点也不怕违规违纪的投诉和处罚啊。
剧中的审讯台词也不是很有技术含量,虽然不至于像《正当防卫》那样预设立场、故弄玄虚,但比《以法之名》和《无尽的尽头》的讯问戏还是差不少。
女主这边也给人设叠很多套路的buff。说她童年伙伴被拐而深觉自己有责任,所以一心要投入打拐事业,这种前史设定,可以但没必要。“可以”是理解这样设计能让主线更收拢、人物动机更充沛,也方便从一开始就抛出一个贯穿全剧的主线案件。
“没必要”是想说,不必每个刑侦涉案剧都去设计涉案公检法或相关人员有与主题相关的惨痛前史。仅仅今年,就有《无尽的尽头》女主小时被家暴,就有《以法之名》男主深处保护伞家庭,就有《正当防卫》男主深陷正当防卫案件,就有《燃罪》的主角经历过自家的火灾灭门惨案,等等等等。看多了太套路不说,还会给人一种执法人员只有亲身经历过惨痛才会尽忠职守的误解,普通家庭普通出身没有血仇羁绊没有淋过雨的执法者就不会为一份职责踏踏实实执法办案吗,真的没必要。
当然咱们男主也不是没有buff的人!他做警察的父亲为了救落水少年牺牲了,多年后这个落水少年成为了他们追查的拐卖妇女团伙的主干成员,还要让男主在抓捕他时也把他从水里捞出来,这个设计非常狗血刻意,但好歹不是很常见,也确实能引发观众的思考。
然后女主这边的专业呈现有时也让人叹气,她刚接手一桩15年前的儿童失踪积案就对受害者家属说“破不了我就脱这身警服”,还是当着信访办的面,很感人但调门太高,女主不是职场小白,现实里真实人物在真实场景下不会是这样的反应,体制内的人会知道这有多离谱。
剧中很多情节的处理都会给我一种这样的“过度”感,时不时还要来一段比较硬的宣教情节,刑侦部分虽然是在认认真真追查线索,但案件的推进有时会靠女主一拍脑袋”不对我觉得”,和男主时不时接到电话“你要的信息我查到了”,案情探讨有很多场次大量口型对不上,删改幅度不小。
第九集有一个细节让我很不舒服:男主找到一个拐卖妇女强迫卖淫组织的据点,伪装嫖客见到了一个被拐被迫卖淫的女孩,女孩告诉他自己是被拐的,还认出了第一个案件里的被拐女孩照片,但男主回去跟女主对案情时,对这个女孩使用的词汇是“失足女孩”,不舒服应该不是我过分敏感,哦对了这段口型也是对不上的。
热巴的表现比《公诉》好,但演感还是有,好在演的是警察,角色带点整肃感不很违和。
今年这几部公检法相关剧集,单论专业严谨度,《无尽的尽头》≥《以法之名》>《扫毒风暴》>《正当防卫》。《利剑玫瑰》肯定不垫底,但再往前排也很难。
豆瓣未出分
个人评分:6-6.5
适合人群:i热巴、对打拐题材感兴趣的、涉案剧刚需
不适合人群:想看严谨刑侦剧的、金世佳PTSD、太揪心看不了打拐一点的
结论:从情节到热巴表现都比稀烂的《公诉》强
《定风波》
8.1上线,桃独播
由赵锦焘执导,张云霄、陈子豪、林男男、徐玉、唐昱编剧,王星越、向涵之领衔主演,原创古装悬疑剧,《定风波》。
虽然五个编剧,但《定风波》前几集最大的优点反而是剧本 大框架不错,也不知道功劳是谁的。
不过五个编剧也部分解释了除了开头大框架不错外其他所有问题。我一共看了八集,除了主案件,第一个单元案完结,第二个单元案开了个头,可以说这剧整体完成度着实很一般。
前几集以相对高的叙事效率和相对有章法的剧本结构快速完成剧情搭建。第一二集大主线案件里串小案件和人物互动展现人物性格塑造男女主和亦敌亦友的另一阵营,男主加入查案后先后两个大事件,最后在婚礼上被污为凶手负伤失踪。两集结束时,主线案件、主角人设、主要人物关系、人物危机和目标、人物成长路径都勾勒完毕。
三四集里男主潜回寻求女主帮助追查案件,女主错给男主下毒,既增加情感纠葛、削减男主武力值也增强紧迫感,破案小分队也初见雏形。这些构建基本与案件交织推进,效率高且不算很短剧化,剧本结构上确实是有章法的。
而具体到查案方面,男女主很常说的台词是:先查案吧。主创确实很知道什么才是这类剧的“正经事”,而不是左加点宅斗右上点价值,这点确实可以加分。
但纯优点也就是这些了。悬疑强剧情+开篇有章法的剧本结构,却不能抓住我的注意力让我专注看下去,一二集里我数次感慨拍得太糙了,三四集起我就时不时走神,五六集更是觉得有点枯燥,在节奏没有明显注水的情况下,这就是完成度的问题了。
首先是查案的过程没有任何抽丝剥茧的感觉,基本都是一眼看到线索下一秒立刻给结论,这在第一集男主立人设解决小案件时没啥问题,但在单元案件里也这么拍脑袋直给, 就显得很潦草,剧情没有带着观众去探案去解谜的过程,那没有参与感的观众自然容易弃剧。破案纯靠嘴炮这一点也不用多吐槽了,内娱现当代刑侦剧还有个别尖子生能有点技术含量和硬功夫,古装的基本全靠嘴炮破案。
其次是案件本身的呈现也比较普通。目前的几个案件,要说奇诡和尺度,不能说毫无看点,但远不及《唐诡》的奇诡设计和氛围感。每个案件的动机与情感方面也给得不够充沛动人。同时很多奇诡处的解释都靠私设,动辄秘术诡物奇门手法,比唐诡的私设+强行解释程度还要更硬一些,当然你要不当正经推理看,也许觉得这一点无所谓。
能看出主创在具体案件和探案情节方面的设计能力非常一般,所以案件中期容易给人枯燥的感觉。
另外,虽然剧主创确实把破案当正经事,但毕竟古“偶”,CP也必须上分。纯CP向篇幅不多但也必须给到位,所以三集以后节奏开始慢下来,当然这对纯磕CP的观众来说可能还不够多。这对主CP的设置狗血度高但相对合理,第三集女主错喂毒药后酸涩度也直线上升,设定上是好磕的,可惜演员表现不太撑得起设定。男主和其他角色的CP乱炖基础也给得挺足,可惜演员表现不太撑得起设定+1。实话实说,这剧里年轻演员渣演技含量实在有点高。
最后罗列一些细节来佐证这个剧的完成度有多粗糙。构图毫无设计感就不多说了,抠图有多假一张图也足矣证明,镜头也是忠实呈现男女主颜值原貌。
开篇旁边交待世界观和主案件前情,念叨完以后立刻换路人甲画外音引出正片画面,乱得很,然后世界观第一句的字幕就有个错别字,全剧的第一句字幕啊,我真的服。
台词时不时就出现逻辑上下不挨着的情况↓↓
还有明显错句↓
打戏也很不行,剪辑切很碎且不停慢动作,镜头一到露出男女主脸时动作就比划得很假,所有打戏都没有实感。
演技方面,王星越原声台词还算值得肯定,清晰度足够,也没有格外明显的逻辑重音问题,但还是更像“念”而不是“说”,他和其他人交流案情时非常容易把我念困,所以也就是放在偶像 男演员堆里比较突出。向涵之的表演能力也不用多吐槽了吧?《繁城之下》《仙台有树》足以证明,这个剧里她大多数时候就是板着脸或做悲愤状,主要靠配音加分。何洛洛陈宥维都是著名的渣演技选手,张南 邓凯也是浮夸派,怎么不算是一种整整齐齐呢?
豆瓣未出分
个人评分:5.5,想冲着不是很短剧的前几集加点分,但也无法加到真正及格
适合人群:i王星越、i向涵之、单元案件剧刚需、就想看主要篇幅用在探案上又不太在乎案件质量的
不适合人群:抱着正经推理期待的、对主角演技有一定要求的、只想看“偶”磕CP的、受不了错字错句制作粗糙的
结论:我虽然很嫌弃唐诡(探案推理层面),但太多剧远不如唐诡。
本周还看了六集迷雾剧场的《暗潮缉凶》,第一集前十几分钟三条线叙事,略显人多杂乱,但后面逐渐收束到一起,到结尾处三线合一,观众既被牵引着对案件好奇,也能对警察与受害者家庭建立基本认知和情感链接,功力不错。
第二集案件继续深入,节奏有所放缓,我上文中吐槽《利剑玫瑰》的问题又出现了:一来陈建斌饰演的刑警中队长多年前曾牵涉进一桩谋杀案中,死者与他有情感纠葛,而如今刚被分到他手下的新警察陈若轩正是当年死者的儿子;二来陈若轩作为这种剧经典搭配“老鸟配愣头青”里的愣头青,莽得也是有点过度。种种套路,还是那句话,不是不行,但部部如此,有点腻了。好在具体呈现上,老刑侦办案很落地刑侦,小年轻试探老警察也很有策略。
案件与角色也再一次与国企改制等时代阵痛背景紧密结合,这一点虽然也套路,我倒不会直接扣分,关键还是要看结合与刻画水平。总之目前看就是很正统的围绕一个案件的社会派悬疑,正经剧组正经拍法,但不到结局无法给出结论,目前判断是可看,可观望。
本周豆瓣开分与重要分数变化:
《长安的荔枝》分数降至7.6
《深情眼》超点完结,开分5.7
《樱桃琥珀》超点完结,开分6.0,目前降至5.9
《朝雪录》超点完结,分数降至6.1
《扫毒风暴》分数降至7.6
那么本周就是这样,有缘下周见!
看了啥,来聊聊~
发布于:北京市华夏配资网-证券配资官网-我爱配资网-股票新手开户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