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国主义阴魂游荡之问】
近年来,日本右翼势力动作频频:篡改中小学教科书,将"侵略中国"改为"进入中国";政客连年参拜供奉着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甚至公开宣称"慰安妇是自愿的商业行为"。
他们一边对南京大屠杀、731部队等罪行讳莫如深,一边把军国主义侵略粉饰成"解放亚洲"的"正义之战"。
这种颠倒黑白的行径,让人不得不问:军国主义的阴魂为何至今仍在游荡?
14年侵华战争,中国3500万同胞伤亡,930余座城市被占,直接经济损失超过6000亿美元,无数家庭支离破碎。
那些被强征的劳工、遭屠戮的平民、受辱的慰安妇,他们的血泪至今未干。
我们为何必须坚定铭记历史真相?
这不仅是对遇难者的交代,更是守护和平的前提——忘记历史,就是给军国主义复燃留下温床。
展开剩余87%【侵华祸源:日本军国扩张野心】
1868年明治维新后,日本开始走上对外扩张的道路。他们制定了所谓的“大陆政策”,第一步侵占台湾,第二步吞并朝鲜,第三步进军满蒙,第四步灭亡中国,最后称霸世界,这套野心勃勃的计划,成了后来一系列侵略战争的根源。
1894年甲午战争,日本尝到侵略甜头,接着1904年日俄战争抢占中国东北利益,1931年九一八事变占领东北,1937年七七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为支撑扩张,日本政府在国内推行“全民皆兵”政策,把国家资源几乎都投进战争机器,老百姓家里的粮食、钢铁都被征收,连孩子课本里都印着“效忠天皇”“为帝国而战”的内容。
他们还通过媒体和学校给国民洗脑,说侵略是“解放亚洲”“建立大东亚共荣圈”,让普通民众觉得打仗是光荣的事,这种对思想和资源的全面控制,不光给被侵略国家带来灾难,也把日本国内民众一步步拖进战争深渊,尤其是对女性的操控,从这时候就埋下了种子。
【军国主义对女性精神异化】
那时候日本的女人们,从上学起就被这套军国主义思想裹着。课本里不印乘法表,反倒画着穿军装的男人对女人鞠躬,配文写“你为帝国养育战士,便是最大功勋”;老师上课不讲散文诗歌,总说“女人的战场在后方,丈夫的枪就是你的枪,儿子的刀就是你的刀”。报纸、广播更是天天吹,说前线士兵是“大和的英雄”,后方女人就得“像樱花一样,为英雄绽放,为帝国凋零”。
政府还组织了“大日本国防妇人会”,把家庭主妇、女学生都拉进去,天天开会喊口号,缝慰问袋、捐首饰,说是“用针线为皇军织出胜利”。她们被教着说,男人战死了别哭,得笑着送葬,因为“他为天皇尽忠,是全家的荣耀”;要是丈夫不愿参军,那就是“家族的耻辱”,女人就该“用眼泪、用哀求,甚至用性命逼他上路”。
时间一长,好多女人真把这些当真理。她们开始觉得,自己活着的意义就是服务战争——男人去杀人,她们就在家“支持”杀人;男人抢地盘,她们就拍手说“帝国的土地越广,我们越光荣”。心里那点对和平的念想、对生命的敬畏,早被这些洗脑的话磨没了,反倒觉得能为“皇军”做点啥,才是这辈子最值当的事。
【慰安妇制度扭曲“奉献”案例】
那时候,政府说“慰安所是皇军的必需品”,报纸上还登着“用身体慰藉英雄”的口号,好多被洗脑的女人真信了。有的妓女觉得“这回是为国家服务,比以前光荣”,主动报名;有的新婚媳妇刚嫁过来,听说丈夫部队缺“慰安妇”,哭着跟婆婆说“我去陪他,也算为帝国尽忠”;还有普通人家的姑娘,被村里的“妇人会”一鼓动,背着包袱就上了前线。
就像中村英子这样的。1938年,42岁的中村英子住在广岛,丈夫早逝,她一个人拉扯着13岁的女儿富子,平时靠缝补勉强糊口,可她心里总惦记着“为帝国做点啥”。那年夏天,镇上的“国防妇人会”干事来找她,说前线皇军“辛苦”,缺人照顾,英子眼睛一亮,回家就跟富子说:“你去慰安所吧,给皇军端茶送水,也是为天皇效力。”富子吓得直哭,说自己还是孩子,英子却一巴掌扇过去:“你爹死得早,咱娘俩没为国家做过啥,这是你赎罪的机会!”
没过几天,英子真把富子送走了,送到了广岛港边的慰安所。可她还觉得不够,自己收拾了包袱也跟了过去,说“我女儿小,我得去看着她,顺便也为皇军做点事”。所里的人看她年纪大,本来不想收,英子就跪在地上哭:“我丈夫是为帝国战死的,我母女俩不能活着给天皇丢脸!”最后真让她留下了,白天给姑娘们洗衣做饭,晚上也接客。
周围邻居知道了,非但没人骂她,反倒有人夸她“深明大义”,还有妇人跑来问她“怎么才能让女儿也去奉献”。那时候的日本乡下,好多女人都觉得,能把女儿送进慰安所,是“家族的荣耀”,比嫁个有钱人还体面。可她们哪知道,那些被送进去的姑娘,有的不到半年就病死了,有的被折磨得疯疯癫癫,富子后来怎么样,没人再见过,英子自己也在1945年广岛原子弹爆炸时没了踪影。
可军国主义对女人的操控,哪止在慰安所里?他们连婚姻都算计着,要把女人变成战争机器的“润滑剂”。
【战争婚姻参军动员阴谋】
那时候政府专门搞了“军国婚姻促进运动”,把没结婚的年轻姑娘、寡妇都登记在册,再跟部队里没成家的士兵配对,说“嫁个军人,就是嫁给帝国的英雄,比嫁谁都光荣”。“国防妇人会”的人天天挨家挨户劝,说“你嫁过去,不光自己光荣,全家都能跟着沾光,天皇说不定还会赏赐呢”。
好多姑娘被说动了,觉得能嫁给“皇军”是天大的福气。有的刚认识没几天就结婚,婚礼上还要对着天皇画像鞠躬,发誓“一定支持丈夫为帝国战斗”。婚后更被教着说,丈夫不上前线就是“没骨气”,得天天念叨“你看人家某某的丈夫立了战功,你也得去给天皇争光”,要是丈夫犹豫,就哭哭啼啼说“你是不是不爱我,不爱这个家,连帝国的荣耀都不顾了”。
那些结了婚的士兵,本来有的不想打仗,被老婆这么一催,加上周围人都盯着,觉得“不参军就抬不起头”,只好咬咬牙上了战场。政府就这么用婚姻把男人绑上战车,女人成了推他们往前冲的手。
【军国主义下人性泯灭悲剧】
1937年,21岁的千代子经“国防妇人会”介绍,嫁给了25岁的士兵井上清一。那会儿俩人刚认识半个月就结了婚,婚礼上千代子还对着天皇画像鞠躬,说“一定让丈夫为帝国争光”。可井上清一心里对打仗发怵,部队征召令下来时,他躲在家里不肯走,说“我不想杀人,也不想死”。
千代子急了,天天哭着劝:“你不去,街坊邻居怎么看?我在妇人会还怎么抬头?你得去立战功,让天皇记住我们!”井上清一还是不动弹,千代子就绝食,三天没吃饭,人都瘦脱了相。到了第四天晚上,她趁井上清一睡着,拿把刀割了脖子,血溅了一床。
被发现时人已经没气了,手里攥着张遗书,写着“夫君若为帝国战死,我死也瞑目;若贪生怕死,我便用命逼你——这是我最后能为天皇做的事”。井上清一抱着尸体哭了一宿,第二天红着眼上了前线。后来他在辽宁平顶山带着部队屠了村,300多平民死在他手里,报纸上还夸他“继承亡妻遗志,奋勇杀敌”。
千代子的事被政府当成典型,照片贴满街头,说她是“昭和烈女”,学校老师带着孩子给她献花,“国防妇人会”天天组织女人学她,说“这才是日本女人的本分”。那会儿没人觉得她惨,反倒觉得她死得“光荣”,连她母亲接受采访时都说“女儿为天皇尽忠,是我们家的福气”。
【以史为鉴守护和平正义】
这些被洗脑的女人,说到底也是军国主义的受害者——她们被政府骗了,被课本骗了,连自己心里那点对善恶的判断都被磨没了。中村英子把女儿送进火坑,千代子用命逼丈夫杀人,她们以为是“为帝国奉献”,其实就是被当成战争的工具,用完就扔。真正的坏人是那些制定政策、搞洗脑的军国主义分子,不是这些被裹进去的老百姓。
现在日本右翼还在瞎扯,说什么“那是过去的事”“大家都有责任”,这就是想把水搅浑,让真正的战犯躲在后面。我们记着这些事,不是要恨所有日本人,是要盯着那些想翻案的人,别让他们再把人往火坑里推。
毕竟和平日子来得不容易,老一辈流过的血不能白流。要是忘了军国主义多狠,忘了那些被洗脑的人多可怜,说不定哪天这阴魂又会飘回来。反正咱们得记着:谁是加害者,谁是受害者,别混了;该警惕谁,该珍惜啥,也别糊涂。
发布于:河南省华夏配资网-证券配资官网-我爱配资网-股票新手开户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