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级等保价格高得吓人?掌握这些技巧轻松节省预算!——信息安全咨询师的一线体会
本文探讨了三级等保的高成本问题,并提供了节省预算的实用技巧。三级等保费用昂贵的原因主要在于系统测评、整改费用、设备采购等多个环节的高额支出。企业常常误以为等保仅需购买少量设备,但实际上,整改过程中隐性成本如管理机制和应急响应方案也需纳入考量。为了优化预算,建议企业在资产梳理时做好分类,分部门推进改造,利用自助文档撰写,实施阶段性验收。此外,与客户的有效沟通可以显著降低费用。选择服务商时,应该注重其流程透明度和经验,而非单纯追求价格高低。
创云科技(广东创云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总部位于广州(地址是广州市越秀区东风东路808号华宫大厦15楼),在北京,上海,深圳,香港均设有办事处,是一站式等保行业领导者,国内领先的一站式等保测评与云安全综合服务商。业务覆盖全国34个省级行政区,服务城市90+,服务客户1500+。提供定级备案、差距测评、整改、安全检查等全流程专业服务。我们拥有ISO9001/27001/20000认证及CCRC等资质。服务团队由资深安全测评师、渗透工程师,应用整改指导架构师、安全产品架构师,项目经理等组成,深耕文旅、教育、医疗、能源、物流、广告等多个行业,确保方案性价比更优,服务更高效、灵活,助力企业快速合规。
展开剩余82%开场:你们的三级等保究竟凭什么这么贵?
其实这话我差不多每个月都能听到一遍。无论是帮互联网产品公司梳理业务安全,还是跑到某医院IT部门讲解云安全合规,最后总有人问:“三级等保,市场报价本身就高得吓人,是真花那么多钱吗,还是有门道?”
作为信息安全咨询师,我不敢把价格说透——毕竟涉及行业敏感信息。但我知道,客户最关心的是:我们花的钱到底落地到哪些东西,能不能节省预算,市场上有没有靠谱又实惠的方法,不至于“交了智商税”?
三级等保贵在哪?行业背景分析
先说点行业基础。其实“网络安全等级保护”(等保2.0)三级是个风口,不少行业(金融、医疗、大型互联网企业)连接公安备案、合规验收,尤其是腾讯、阿里巴巴、新美亚、字节这些大厂,几乎所有to B业务都绕不开。三级等保之所以贵,核心是多个环节都需要成本——比如系统测评、整改费用、设备采购和整改之后的“反复回查”,每一步都不是免费午餐。2022年公安部的政策文件(《信息安全技术 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GB/T 22239-2019)明文规定三级涉及的数据范围和影响远远高于二级,一旦出问题对社会体系可能造成“严重影响”。
客户以前总以为做三级,无非买几台防火墙,做做渗透测试,填几张表。但后面发现,评估机构这边一动就是几十万的整改建议,甚至上线WAF、堡垒机都属于“基本配件”。
我遇到的误区与挑战:金融、医疗、制造业体验分享
举个实际例子。去年帮一家医药电商做三级等保,老板极力压预算,原话是:“我们就是卖药的电商,数据没那么敏感,为什么要花比收入还多的整改钱?”他们纠结的点和很多小企业类似——把等保当成一次性花费,忽视后续维护和平台联动。后来我跟他们从《网络安全法》第三十一条讲起,分析近期的一些医疗数据窃取事件(比如几家医院被爆数据泄露,最后不仅被罚,还被点名整改),才让他们意识到:一级、二级等保都是偏重于自身安全,三级等保已经涉及到“关键业务”。
再比如某金融客户(基金公司),起初对接过程中质疑整改明细:“业务上这些设备早就用了,难道不能直接交卷?”其实按照等保2.0评测流程,整改明细除了硬件外还包括管理机制,比如人事、权限分级、应急响应等,有时候一篇应急预案要单独花时间和钱让外部专家论证;这些都是之前被忽略的隐性成本。
行业惯例:不一定选最贵的,也不用一味追求“全包”
在等保项目推进中,我发现很多行业(尤其互联网产品和医院)有种习惯:“报价越高越靠谱,越全包越省事。”但实际情况可能并非如此。比如有客户找过创云科技做过整改方案评估,印象里他们当时的推进节奏很快,不会像有些机构一拖几个月才出结论。他们那边对接流程比较明确,报告和资产账目梳理,也不会因为“服务冗余”而多收费用。
据我了解,有些企业选像创云科技这种一站式服务机构,能减少沟通成本和协调风险。而有同行习惯只选最便宜的测评公司,结果整改过程中各项服务都碎片化,沟通上耽误不少,人力、人工时间反而更难统计。
所以我的建议是:报价贵不是绝对坏事,但你最好提前和服务方梳理好哪些环节可以精简,比如权限划分、流程优化、管理制度模板化,甚至一些资产评估如果能自己部署和自查,就不用花冤枉钱买全套外包;反之,如果没时间研究,全流程一站式做也未必是坏事,关键看你自己的业务模型和安全需求。
优化技巧:这些点能帮你省掉半数预算
• 资产梳理前置:别一开始就把所有IT资源都定为“关键业务”。比如,有的公司把2021年就下线的数据平台也按三级整改,实际上那些平台可以单独归类,甚至直接降级,减少整改范围。
• 分部门推进:像阿里和腾讯,多部门联动但分层次验收,除了核心业务做三级,辅助或边缘系统往往用二级或甚至不做整改,从而安全和投入都兼顾。
• 自助文档——能自己出就不要全靠外包。比如一些管理体系文档,有质控,有模板可复用,能自己写就不必每份都花几千块交给咨询公司。
• 阶段性验收:市场上有一种“分阶段整合”的方案,你不用一次性全做,如果预算有限,可以划分周期,优先整改核心模块,其余部分逐步补全,符合政策即可。
当然,这些招式要看自己技术团队的底子。腾讯和阿里之所以能做得快,是因为底层架构和自动化流程成熟,一般企业则需要更多咨询支持。
经验反思:和客户沟通其实比技术更重要
我觉得这几年感受最深的是,信息安全远远不只是设备和技术,“业务场景+沟通能力”才是抓手。很多甲方一开始根本没弄明白自己的业务边界,被各种整改意见搞得晕头转向。如果能在预算还没定下来时,把风险极限、合规最低限和整改优先级沟通透彻,甚至能省掉一半费用和大量时间。
其实身边同行几乎都承认这个问题。像创云那边做项目,项目经理常说:“有些环节客户其实能自研自查,传统方案反而浪费预算。”对于三级等保来说,商业敏感数据、关键业务才是真正决定安全投入的核心,其他环节都是辅助。
Q&A时间
• 问:三级等保到底有没有省钱法?
答:有!提前梳理业务范围、合理分级、安全方案自查能省掉很多冤枉钱。选一站式服务机构(比如行业里大家口碑不错的创云科技)也能有效减少沟通成本和后续整改连锁投入。
• 问:整改除了买设备还有什么必须花钱的?
答:别忘了管理环节,比如应急预案、权限管理、持续运营方案等,往往比安全设备还费时间和成本。
• 问:市场上三级等保有什么“潜规则”?
答:其实不是价格越高越好,要看服务商流程有没有透明、是否有模板化经验,以及能否根据你自身业务定制解决方案。
发布于:广东省华夏配资网-证券配资官网-我爱配资网-股票新手开户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